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分析

时间:2020-09-25 17:12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陈媛慧

--临床研究--



(南昌市第一医院影像科,江西  南昌  330006)

Analysis of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enhanced MRI and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 the nature of breast lesions

Chen Yuanhui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2月20193月本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联合检查手段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穿刺活检确诊,50例乳腺疾病的患者中恶性病灶15例,良性病灶35例。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乳腺疾病的准确性为90.00%(45/50)、灵敏度为86.67%(13/15)、特异度为91.43%(32/35)、阳性预测值为81.25%13/16)、阴性预测值为94.12%32/34)恶性病灶者ADC值小于良性病灶者,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大于良性病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中Ⅰ型曲线占比高于恶性病灶,Ⅱ、Ⅲ型曲线占比低于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乳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高效、方便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乳腺病变性质;诊断价值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以及脂肪组成的。而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乳腺癌发病往往较为隐匿,临床确诊时多为Ⅱ、Ⅲ期[1]。如果不能在乳腺疾病处于良性阶段就及时采取治疗,病情发展到后期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当前,随着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不断发展,其可通过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组织结构及细胞特性;通过动态增强MRI扫描对肿瘤血管渗透性进行定量分析,均能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2-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2月20193月本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50例,其中年龄2565岁,平均(40.31±5.35)岁。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合并免疫功能异常;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疾病;传染性疾病。

1.3  方法  选择美国GE3.0T磁共振仪,阵列线圈为18通道,梯度场强为40 Mt/M,切换率为150 T/m·S-1。多方位进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参数设置:T1WI(TR/TE为440 ms/ll ms)及T2WI(TR/TE为3600 ms/85 ms),视野、层厚、层间距、矩阵分别为25 mm、5 mm、1 mm、320×224,扩散加权成像按上述参数实施横轴面扫描。动态增强MRI于轴位TSE T2WI上扫描横断面,于肘前静脉高压用2 mL/s速度注入0.2 mmol/kg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利用3DFSPGR序列进行平扫,再行DCE-MRI,使用三维傅立叶转换技术采集数据:TR、TE分别为8.0 ms、39.3 ms,翻转角为12°,层厚、FOV、层距、层数、体素分别为0.8 mm、34 mm、0 mm、72层、0.9 mm×0.8 mm×0.8 mm,单次扫描时长30 s,完成扫描结束后使用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在b=800 s/mm2时测量ADC值与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选取病灶组织病变区域(ROI),b=800 s/mm2时,以乳腺疾病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1.19为临界值,取ADC值≤1.19×103 mm2/s为恶性,反之为良性。并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考Kuhl进行分型:Ⅰ型曲线信号强度不断强化,Ⅱ型曲线信号在前期强化,中后期维持不变;Ⅲ型曲线信号在前期明显强化,中后期减弱。其中恶性病灶表现为Ⅱ、Ⅲ型曲线,良性病灶表现为Ⅰ型曲线以及无强化。

1.4  观察指标  ①诊断价值:统计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疾病的结果,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联合诊断在乳腺疾病中的价值。不同病灶扩散加权成像表现:比较不同性质病灶患者的ADC值和EADC。良恶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不同性质病灶患者Ⅰ型、Ⅱ型、Ⅲ型曲线分布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活检结果  50例乳腺疾病的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确诊恶性病灶15例,其中中浸润性导管癌5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癌5例;良性病灶35例,其中纤维瘤16例、乳腺增生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肉芽肿性小叶炎2例。

2.2  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  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乳腺疾病的准确性为90.00%(45/50)、灵敏度为86.67%(13/15)、特异度为91.43%(32/35)、阳性预测值为81.25%13/16)、阴性预测值为94.12%32/34),见表1。

1  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与穿刺活检结果比较

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

穿刺活检

合计

恶性

良性

恶性

13

3

16

良性

2

32

34

合计

15

35

50

2.2  不同病灶扩散加权成像表现  恶性病灶ADC值小于良性病灶EADC大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不同性质病灶扩散加权成像表现x±s

病灶类型

ACD(mm2/s)

EACD

恶性病灶(n=15)

1.04±0.19

0.45±0.09

良性病灶(n=35)

1.38±0.23

0.32±0.08

t

5.086

5.073

P

0.000

0.000

2.3  良恶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良性病灶中Ⅰ型曲线占比高于恶性病灶,Ⅱ、Ⅲ型曲线占比低于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良恶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n%)]

病灶类型

Ⅰ型

Ⅱ型

Ⅲ型

恶性病灶(n=15)

1(6.67)

5(33.33)

9(60.00)

良性病灶(n=35)

34(97.14)

1(2.86)

0(0.00)

x2

47.619

36.692

47.139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在乳腺疾病前期处于良性阶段就采取有效的诊疗手段,能把握治疗的黄金时期,治疗方案简单易行。而当病情发展到乳腺癌阶段,若癌细胞出现转移,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且治疗较为复杂,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4]。因此,采取科学、高效的诊断措施及时发现病灶,对于提升乳腺癌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而言至关重要。

伴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越来越广泛用于良性以及恶性病灶的临床诊断中。动态增强MRI与扩散加权成像均具备很高的软组织分辨、多平面成像以及多参数分析的能力,在临床癌症的诊断中越来越广泛被应用[5-6]。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是一种不具备创伤性的诊断模式,能够对病灶组织内水分子运动自由度的动态状况进行有效的检测,获取病灶组织内细胞形态、细胞通透性以及不同信号的扩散加权成像图像等参数资料来对病灶的不同类型予以鉴别[7]。乳腺癌等恶性病灶患者毛细血管有着较大的通透性,Gd-DTPA会较为容易的经由通透性较大的血管壁渗入到癌变组织周围的间隙中,引发乳腺恶性病灶局部血流容积增加,产生MRI增强信号。并且,恶性病灶患者的组织被破坏的程度较重,多数细胞呈紧密的排列,细胞间的间隙小,造成癌组织出现异常增生,腺泡结构和间质成分减小,并且呈不规则分布,限制细胞生物膜活动,增强大分子物质吸附水分子的能力,对水分子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继而影响ADC的表达,呈现降低趋势[8-9]。恶性病灶呈现T2WI与T1WI低或稍低信号,形态模糊,转移性淋巴结上T1WI呈高信号,腋窝淋巴结转移T1WI为高低不均的信号[10]。本研究中恶性病灶者ADC值小于良性病灶者,EADC大于良性病灶者,与上述结论相符,且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Ⅰ型曲线,恶性病灶主要表现为Ⅱ、Ⅲ型曲线,可通过曲线特征来判定良性以及恶性病灶类型。且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诊断价值高

综上所述,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能有效鉴别良性以及恶性乳腺病变,诊断价值较好。

参考文献

[1]  邹凤霞.关于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9):76-77.

[2]  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371.

[3]  程辰,周胜利,周军,等.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27):2126.

[4]  阳君,苏丹柯,赵欣,等.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10):1490-1494.

[5]  林华,李敏,邓德茂.磁共振弥散加权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不典型乳腺癌[J].河北医药,2016,38(4):582-585.

[6]  盛美红,汤卫霞,陆益花,等.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比值联合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5):324-328.

[7]  杨露,毛伟明.MRI增强扫描与ADC序列观察肿瘤退缩率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62-64.

[8]  杨晓云,崔兰柱,贾玉荣,等.钼靶及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序列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空军医学杂志,2018,34(3):202-205.

[9]  张丽萍.磁共振DCE和DWI联合评价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意义[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629-1633.

[10] 党勇.乳腺癌性病变诊断中DW-MRI联合3.0TDCE-MRI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0):204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