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时间:2020-03-26 15:50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吴园明,杜文峰,程德忠

临床

 



(武汉市普仁医院呼吸内科,湖北  武汉  430080

通讯作者:吴园明,E-mail1273185939@qq.com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Social Support Survey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u YuanmingDu Wenfeng, Cheng Dezhong

(Puren Hospital of Wuhan, Wuhan 430080china)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86月至201812月武汉市普仁医院呼吸科肺功能筛查为慢阻肺的47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慢阻肺患者症状自评中的9个因子均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中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自评中的9个因子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社会支持能改善慢阻肺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因此我们要重视社会支持对慢阻肺患者的影响,使其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因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可使疾病进行性加重。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将会是COPD[1]。慢阻肺患者因病情迁延不愈使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目前治疗和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方法是及时发现COPD 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2]。本研究调查慢阻肺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主要目的是发现COPD 患者心理相关的问题并及时疏导、改善患者心理,为患者心理调适、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便于控制患者病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86月至201812月武汉市普仁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47COPD患者为观察组,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为(65.40±8.80)岁;符合201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严重心(不包括肺心病)、肝、脑、肾性疾病、肿瘤患者且既往有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5.88±9.78)岁。所有实验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收回有效问卷各4533份。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即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9个因子共90个项目(得分高,反映心理状况差)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调查者进行评分(评分高,反映社会支持利用度高)。

1.3  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共90个项目,每个条目均按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五个等级进行评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

1.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 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文化程度

居住地

      

初中以上   初中以下      

城市      农村

观察组

45

26      19

65.40±8.80

24        21

24       21

对照组

33

17      16

65.88±9.78

18        15

18       15

t

 

0.543

0.226

0.105

0.105

P

 

0.588

0.821

0.917

0.917

 

2. 2  两组研究对象症状自评表得分比较  COPD 患者躯体化(1.8±0.52)、强迫(1.74±0.45)、人际关系敏感(1.48±0.25)、抑郁(1.49±0.39焦虑(1.74±0.38)、敌对(1.46±0.28)、恐怖(1.35±0.27)、偏执(1.57±0.30)、精神病(1.36±0.30)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见表2

两组研究对象症状自评表得分比较

组别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观察组(n=45)

1.8±0.52

1.74±0.45

1.48±0.25

1.49±0.39

1.74±0.38

1.46±0.28

1.35±0.27

1.57±0.30

1.36±0.30

对照组(n=33)

1.2±0.17

1.25±0.19

1.20±0.13

1.06±0.10

1.11±0.13

1.25±0.20

1.15±0.19

1.19±0.18

1.12±0.14

t

6.99

6.722

6.45

7.046

10.262

3.875

3.818

7.015

4.544

P

0.01

0.001

0.05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 3  两组研究对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3 两组研究对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

组别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支持量表总分

观察组(n=45

8.42±1.84

11.13±2.5

7.60±1.82

27.16±2.89

对照组(n=33

11.70±2.35

17.18±3.88

9.97±1.67

38.85±5.09

t

6.9

7.819

5.87

11.87

P

0.001

0.001

0.001

0.001

 

 

 

 

2.4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Pearson 相关性分析  COPD患者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见表4

 

4  COPD患者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r)

评分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客观支持

-0.382b

-0.367b

-0.250a

-0.305b

-0.465b

-0.168

-0.117

-0.394b

-0.297b

主观支持

-0.308b

-0.320b

-0.343b

-0.300b

-0.482b

-0.13

-0.142

-0.300b

-0.232b

支持利用度

-0.372b

-0.346b

-0.347b

-0.318b

-0.303b

-0.252a

-0.213

-0.486b

-0.359b

支持量表总分

-0.445b

-0.439b

-0.418b

-0.395b

-0.563b

-0.219

-0.196

-0.479b

-0.362b

注:aP0.05bP0.001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COPD患者与对照组间的临床资料比较,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表1调查结果显示,COPD患者的心理状况与对照组比较,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数据显示慢阻肺患者症状自评中9个因子的均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慢阻肺患者较健康者心理状况差,与文献[3-4]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是:慢阻肺患者慢性咳嗽、咳痰及气促等临床症状,致使患者肺功能严重减退、营养不良、低氧血症甚至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病程反复,使患者的脑皮质、海马组织、边缘系统等脑组织逐渐变性、萎缩,甚至发生脑细胞逐渐凋亡,因此COPD 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即心理问题)[4] 文献报道[4-5],患者消极心理情绪出现的重要因素与肺功能受损的程度有关,另一方面,COPD患者病程反复使患者劳动能力损失、社会活动受限、经济负担重、家庭支持力度不够[6-7]等一系列心理社会因素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消极心理。再者,本病需要多次反复住院治疗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促成了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结构上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影响力,主要是指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社会支持可以调控人的感情、思维,有助于维持患者良好的情绪体验。社会支持水平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表3数据显示慢阻肺组社会支持总分(27.16±2.89),而健康对照组为(38.85±5.09)分;且COPD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定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廖卫平、贾晓清等研究结果相似[8-10],反映慢阻肺患者较对照组所获得社会支持少,这可能与慢阻肺患者病情反复,医疗费用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使患者逐渐失去疾病康复的信心,不愿接受家庭与社会的帮助,与群体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导致其社会支持利用度低下。4数据显示患者症状自评中9个因子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有相关研究表明,社会对患者支持度高有利于消除患者负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11-12]慢阻肺患者随病情进展,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使患者不愿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寻求社会帮助,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动用患者的家庭及社会支持资源[11]来帮助患者,同时家庭成员也应给予患者更多精神支持,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Fujita M, Nakanishi Y. The pathogenesis of COPD:lessons learned from in vivo animal models[J].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 2007, 13(2): RA19-24.

[2]王丽君,曾冬新,栾秀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2014,24(29):62-66.

[3]杨婉娜,赵莺柳,陈洁,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1,10(20):4212-4214

[4]曹建芬,钟凯,李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9-11

[5]Sullivan MD, LaCriox AZ, Spertus JA,.et al. Five-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0, 86(10): 1135-1138.

[6] 罗燕珍,温焙焙,罗国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感精神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11):345-346.

[7] 商勇,陆燕春.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6):55-57,59.

[8]廖卫平,朱丽阳.门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8):705-708

[9]王小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现况调查及相关性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10]贾晓清,赵黎明,李凯燕,.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170-172

[11] 张艳坤,刘磊,陈振杰,.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现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4):260-262.

[12] 刘文刚,刘增强,李鑫,.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1):145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