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对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对比

时间:2019-10-16 10:44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刘帅,王军,刘宝

临床



辽宁省铁岭县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铁岭  112000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icrosurgical clipping and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 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Liu Shuai, Wang Jun, Liu Bao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ieling County Central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112000)

摘要:目的  观察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对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本院20176月至20186月收治的68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显微手术夹闭术)与实验组(34例,血管内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4vs. 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同期SF-36量表得分与BADL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显微手术夹闭术。

关键词: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大脑中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损伤、颅内感染以及免疫性疾病均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大脑中动脉管壁结构可发生瘤样突起性病理改变,致使大脑动脉管壁发生增生或退化,脑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1-2]。本次研究比较本院20176月至2018634例行显微手术夹闭术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与34例行血管内介入术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术后1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情况,从而论证血管内介入对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6月至20186月收治的68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与实验组(34例),实验组34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中男(20例)女(14例)比例为10:7,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3.12±1.12)岁,动脉瘤平均颈宽在(7.14±0.12mmHunt-Hess分级:有12例患者为Ⅰ级,有14例患者为Ⅱ级,有8例患者为Ⅲ级。对照组34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比例为19:15,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11±1.15)岁,动脉瘤平均颈宽在(7.11±0.15mmHunt-Hess分级:有11例患者为Ⅰ级,有15例患者为Ⅱ级,有8例患者为Ⅲ级。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动脉瘤平均颈宽、Hunt-Hes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经相关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相关手术诊疗标准,均术前签署相关知情协议,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②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等手术禁忌患者;③排除术后未按规定入院随访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显微外科夹闭术: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起效后,在显微镜引导下沿患者颅脑外侧裂静脉将蛛网膜剪开,而后依次分离外侧裂池、颈动脉池、鞍上池以充分暴露载瘤动脉,暴露并分离动脉瘤颈部,临时阻断动脉瘤颈部血管血流后夹闭瘤颈,术中使用罂粟碱溶液对术区进行浸润和湿敷,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给予常规降颅内压治疗。

1.3.2  实验组患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术:患者全身肝素化后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血管穿刺术,术中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从而保证鞘导管置入动脉瘤瘤腔内,而后根据患者动脉瘤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弹簧圈,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瘤腔内,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瘤腔闭塞情况,若动脉瘤瘤腔完全闭塞后拔出导管,术后给予肝素常规抗凝治疗。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格拉斯哥(GCS)预后评分,1分表示患者死亡,2分表示患者为植物状态,无意识,患者存在心跳、呼吸等局部生理反应。3分表示患者严重残疾,有意识,但患者认知、语言及躯体运动存在严重残疾,需他人24h陪护。4分表示患者中度残疾,患者存在认知、行为以及性格障碍,同时存在轻度偏瘫、共济失调、失语等残疾,日常生活可自理。5分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可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存在轻度后遗症。(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局限性脑梗死、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暂时性脑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SF-36)评分与基本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量表得分变化情况,SF-36量表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BADL量表为1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

组别

例数

植物状态或死亡

重度残疾

中度残疾

恢复良好

实验组

34

12.94

25.88

720.59

2470.59

对照组

34

25.88

514.71

1235.29

1544.12

χ2

 

0.732

2.821

2.886

4.556

P

 

0.05

0.05

0.05

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共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共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局限性脑梗死

脑积水

脑血管痉挛

暂时性脑缺血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34

12.94

12.94

12.94

12.94

11.76

对照组

34

25.88

25.88

25.88

25.88

23.53

χ2

 

 

 

 

 

5.215

P

 

 

 

 

 

0.05

2.3  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F-36量表评分与BADL量表得分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同期SF-36量表评分与BADL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SF-36量表评分与BADL量表得分±s

组别

例数

SF-36量表评分

BADL量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实验组

34

52.62±2.15

68.52±2.51

72.52±2.55

5.62±1.21

8.52±1.52

12.41±1.56

对照组

34

42.51±2.14

52.51±2.54

62.51±2.52

3.25±1.22

6.52±1.51

8.52±1.57

t

 

14.632

15.241

17.625

15.126

16.725

12.82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讨论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颅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若未及时治疗,随着动脉瘤瘤体的增长可增加颅内动脉压迫程度,动脉动脉瘤可发展为大型动脉瘤或巨型动脉瘤,增加动脉瘤破裂发生率[3-4]。目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其中显微手术夹闭是临床常用显微外科治疗手段,在显微镜直视下对动脉瘤实施手术,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操作准确性,减少了患者脑动脉再出血风险,但是现代研究显示大脑中动脉结构复杂,大脑动脉周围毗邻血管、神经,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可对患者颅内脑组织、血管、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患者术后手动脉瘤破裂出血、暂时性脑缺血、脑血管痉挛、局限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5-6]。血管内介入术借助血管造影机,向动脉瘤瘤腔内适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栓塞材料置入动脉瘤腔内从而阻滞载瘤动脉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从而减轻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对大脑组织、神经造成的压迫,降低动脉瘤体积增加致颅内出血发生率[7]。呼铁民等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GCS预后良好率为71.25%,明显低于给予显微夹闭术患者,本次研究显示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实验组患者GCS预后良好率为明显高于给予显微夹闭术的对照组患者(70.59% vs 44.12%,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8]。本次研究结果在既往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F-36量表评分分别为(52.62±2.15)、(68.52±2.51)、(72.52±2.5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BADL量表得分评分分别为(5.62±1.21)、(8.52±1.52)、(12.41±1.56),实验组患者术后同期SF-36量表评分与BADL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血肿对脑血管、组织、神经的损伤,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相比,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单位时间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大脑中脑动脉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其手术安全性明显高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患者术中脑组织损伤程度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较高额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翔,张志勇,郑宇,.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5(8):2128-2129.

[2] 季松,钟菲.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915-916.

[3] 王彦阔.老年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脑损伤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401-403.

[4] 朱青峰,郭铁柱,王国芳,.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2):59-63.

[5] 袁红刚.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 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31):56-58.

[6] 袁俊华.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7):24-25.

[7] 杨培中.观察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12):47-49.

[8]   呼铁民,杨立军,孟杰,.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4(30):3671-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