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术后的监测策略

时间:2019-01-25 15:40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罗来斌,王克强,江爱俊,车河龙,林洪武

 

 


(军一八四医院普外科,江西  鹰潭  335000

摘要:目的  探究大肠癌术后监测的策略。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43例大肠癌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其进行Dukes分期,A期的有7例,B期的有16例,C期的有20例,均根据其术后情况对其进行病史和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等监测手段,观察其术后1年和3年后的情况及生存率。结果  1年后,通过监测发现,有18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其中10例为C期患者,7例为B期,1例为A期;经过治疗后,A期生存率为100.00%B期生存率为93.75%C期生存率为85.00%3年后,通过监测发现,有35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其中19例为C期患者,11例为B期,5例为A期;经过治疗后,A期生存率为85.71%B期生存率为81.25%C期生存率为75.00%结论  通过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进行监测发现,Dukes分期与其复发率密切相关,分期越晚,则术后复发率越高,术后生存率越低。

关键词:大肠癌;术后;监测;策略

Postoperative monitoring strategy for colorectal cancer

Luo Laibin, Wang Keqiang, Jiang Aijun, Che Helong, Lin Hongwu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No.184 Hospital of PLA, YingTan, JiangXi, 335000, China)

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的方式对大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术后13年中极易出现复发的现象,且复发率在80%90%,复发率极高,使患者术后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2]。因此,术后对大肠癌患者进行监测具有重大意义,可及时发现患者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对其作出相关的预防方案及治疗方案,及时进行二次手术,从而使其的生存期得到延长[3-4]。现本研究对本院接受初次手术后的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具体术后监测资料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1月至2014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3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2.33±0.87)岁;经过Dukes分期,有7例患者为A期,16例患者为B期,20例患者为C期;30例患者为直肠癌,13例患者为结肠癌;30例直肠癌患者中有26例患者采用Miles根治术,4例患者采用Dixo 根治术。

1.2  监测方法  A期患者实施病史和体检的监测手段,对其进行详细的问诊、腹部检查及肛门指诊;对B期患者实施影像学监测的监测手段,对其进行内镜检查,第12年,每隔6个月检查1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对C期患者实施实验室检查的监测手段,对其进行癌胚抗原检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查,抽取其外周血进行检查,第12年每隔3个月进行1次检查,之后每隔6个月进行1次。

1.3  观察指标  A期患者若在问诊过程中,存在疼痛、便血等症状,腹部检查发现肿块或淋巴结肿大,肛门指诊发现吻合口狭窄、复发,盆腔内存在肿块,并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的现象,则可判定为复发;B期患者若经内镜检查监测过程中,出现吻合口复发、出现新的息肉和癌瘤及初次手术后遗留在大肠其他部位的病变及肿瘤,则判定为复发;C期患者若经癌胚抗原检查的监测过程中出现,癌胚抗原水平术前升高的患者,术后也存在升高的患者,则判定为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结果

2.1  术后1年和3年的复发率  通过对ABC三期的患者术后1年~3年的监测结果发现,均存在复发的情况,其中C期复发率最高,其次到B期,A期的复发率最低,见表1

术后1年和3年的复发率(n/%

分期

例数

1年后

3年后

A

7

114.29

571.43

B

16

743.75

1168.75

C

20

1050.00

1995.00

总复发率

1841.86

3581.40

2.2  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  通过对ABC三期的患者术后1年至3年的监测结果及相关治疗后,均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其中,C期的生存率最低,低于B期,B期低于A期,A期生存率最高,见表2

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n/%

分期

例数

1年后

3年后

A

7

7100.00

685.71

B

16

1693.75

1381.25

C

20

1785.00

1575.00

总生存率

4093.02

3479.07

讨论

大肠癌是指发生在腺体和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也随着提高,成为了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5]。常见的病变部位为直肠和结肠,因此,又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目前,常采用手术切除术对大肠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6]。由于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术后监测十分重要,一般常用的监测手段为病史和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监测。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术前分期情况对不同分期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术后监测手段。术前对三种患者进行了Dukes分期,43例患者中有20例为C期,16期为B期,7例为A期。分期标准:若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仅到其直肠壁内,未达到深肌层,且为发现淋巴结转移情况,则分为A期;若肿瘤已经侵犯至患者的浆膜层,也就是说侵犯到浆膜外或肠内周围的组织,但若还可进行整块切除且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则分为B期;若患者的肿瘤侵犯到其的肠壁全层,或是未侵犯到肠壁全层但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则分为C[7]。三个分期虽均可通过手术来根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死亡率。从本次研究监测结果中看,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为41.86%,生存率为93.02%,治疗3年后,复发率升至为81.40%,生存率降至为79.07%,可见,大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较低,且越晚的分期,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就越高,生存率越低。

在本次研究中,用到了病史和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监测这三种术后监测手段。病史和体检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腹部检查及肛门指诊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复发的情况,一般大肠癌患者复发会出现便血、排便习惯异常等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可发现复发的肿块和淋巴结肿大的现象,肛门指诊可对患者的吻合口复发及狭窄、盆腔肿块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观察,可很好的对患者的术后进行监测[8]。实验室检查除了本次研究中用到的癌胚抗原检查以外,还有粪便隐血检查、肝功能检查等监测手段,而应用癌胚抗原检查进行监测,是由于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是最具可信度的肿瘤标志物,术前可通过癌胚抗原(CEA检查,可观察到CEA水平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而如果在治疗后,CE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则证明预后效果良好,而如果在术后的123年的跟踪监测中,检查发现CEA水平出现升高的情况,则可判定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应尽快制定相关治疗方案[9]。大肠癌术后的影像学监测主要有X线检查、超声、内镜检查等,在本次研究中用到的是内镜检查,主要是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不仅可以观察到患者新出现的肿瘤和息肉,还可监测到初次手术后遗留或遗漏的病变部位的情况,可很好的对患者进行术后监测[10]。术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检查出患者的复发及恢复情况,从而使得医生更好的为患者下一段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使得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生命期限延长。

综上所述,对大肠癌患者术后监测的意义极其重要,可使得医生及时对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作出处理方案,尤其是晚期的患者在进行初次手术后,极其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命健康,必须对其实施术后监测。

参考文献

[1]  刘宁,徐永强,李海军,.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术后恢复指标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4):106-109.

[2]  刘艺萍,柳红.RBF网络在大肠癌患者术后存活期辅助预测中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7,37(5):322-324.

[3]  吴振兴,黄智铭.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现状及其cox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9):1317-1320.

[4]  陈佳栋,孙颢,高友福,.大肠癌组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8):37-38.

[5]  张扬,李菲,马聪明,.从脾胃为气机之枢探讨大肠癌术后放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药治疗思路[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0:18-19.

[6]  魏宗赛,吴国燕,曹方余,等.大肠癌患者微创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10):1501-1503.

[7]  赵海波,李胜范.大肠癌根治术后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80-81.

[8]  蔡玉莲,林萍.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16):91-92.

[9]  吴细英.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33):149-150.

[10] 杨光健.Snail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4(9):70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