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脓肿治疗对比分析

时间:2011-07-20 13:36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梁绍钦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切开排脓+抗生素静脉点滴和切开排脓后用甲硝唑冲洗+抗生素静脉点滴2种方法治疗扁桃体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扁桃体周脓肿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行切开脓肿后用甲硝唑冲洗+抗生素静脉点滴,对照组50例行切开排脓+抗生素静脉点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  经过3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好转率为3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8%,好转率为42%,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对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的治疗时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切开脓肿后用甲硝唑冲洗治疗扁桃体周脓肿疗效显著,且疗程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字]  扁桃体周脓肿;切开;甲硝唑 

  扁桃体周脓肿(peritonsillar abscess)是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呈蜂窝织炎,逐渐形成脓肿,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1]。此病常常继发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急性发作期,主要是由于扁桃体隐窝,特别是扁桃体上隐窝被堵塞,引流不畅,感染向深层发展,穿透扁桃体包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间隙,进而引发脓肿。常见的致病细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传统治疗扁桃体周脓肿的方法为扁桃体周脓肿切开排脓及应用敏感抗生素,目前临床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为切开脓肿后用甲硝唑冲洗[2]。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扁桃体周脓肿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行切开脓肿后用甲硝唑冲洗+抗生素静脉点滴,对照组50例行切开排脓+抗生素静脉点滴,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扁桃体周脓肿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3~35岁,平均年龄(22.3±2.1)岁;有既往慢性扁桃体炎病史患者5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7d,平均为(2.6±1.1)d;所有患者都为单侧发病,左侧发病患者有47例,右侧发病患者有53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病情等方面对比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临床表现  在扁桃体急性发炎3~4d后,仍然持续高烧不退甚至加重,体温上升达39℃以上,咽痛加剧,特别是吞咽时。常限于患侧,可放射至耳及颈部,其主要特点为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唾液外流,张口困难,语言不清,音调改变,体质衰弱。病情严重时患者头偏向患侧,不易转动。语言时貌似口中含物不清,口不能张大,口内有多量粘稠唾液沿口角外流。
  1.3  诊断标准[3]  (1)多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2)咽部剧痛,常放射到同侧耳部,张口受限,吞咽困难,涎液潴留,言语含糊不清,貌似口中含物。发热,全身不适,呈急性病容;(3)颈淋巴结肿大、压痛,颈呈假性僵直,头倾向患侧;(4)脓肿多数位于扁桃体前上方,引起软腭、舌腭弓和悬雍垂充血水肿,偏向健侧。扁桃体充血,被推向内下方;(5)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6)排除扁桃体肿瘤、咽旁脓肿、咽后脓肿及颌下间隙脓肿等疾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两组患者治疗3d后观察其疗效。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排脓+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选择脓肿最突出点为切开部位,也可从悬雍垂根部作一水平线,另从舌腭弓内侧缘作一垂直线,此两线之交点处。先在脓肿最突出点用穿刺针刺入,抽得脓后再切开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用血管钳向后、外,上分离软组织即进入脓腔。撑开血管钳,使引流口开大,用电动吸引器吸净脓液,尽量放出脓液。每日排脓1次,直到无脓时为止。穿刺的作用是证实脓肿有无形成,并可避免切开时脓液突然大量涌出进入气管,造成窒息。切开排脓的同时,给予敏感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切开脓肿后用甲硝唑冲洗的方法,行扁桃体周脓肿切开后,用电动吸引器吸净脓液,然后采用0.5%甲硝唑混合液进行反复冲洗。每日采用血管钳扩张切排口、甲硝唑冲洗,直到无脓时为止。
  1.5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咽痛消失,体温正常,脓肿消失,创口愈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无异常。(2)好转:咽痛减轻,体温有所下降,脓肿缩小,脓腔引流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实验室各项检查均有改善。(3)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咽痛加剧,高热不退,感染扩展,引起严重并发症。实验室各项检查均异常。
  1.6  统计学处理  检测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过3d的治疗,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2%,好转率为68%;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8%,好转率为42%。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对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观察组

50

3468

1632

00

对照组

50

2958

2142

00

2

 

1.072

1.072 

 

P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4.2±0.7)d,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5.6±0.8)d,对比后t值为9.312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对比

组别

观察组(d

对照组(d

t

P

治疗时间

4.2±0.7

5.6±0.8

9.3127

0.05


  3  讨论
  扁桃体周脓肿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壮年,一般多为单侧发病,两侧同时发病的例数极少,在本次研究数据中未发现[4]。扁桃体周脓肿形成原因为扁桃体隐窝发生炎症造成阻塞,炎症产物破坏了上皮组织,并向隐窝深部发展,穿透被膜进入扁桃体周围的间隙,形成蜂窝织炎并逐渐出脓形成脓肿[5]。扁桃体周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其致病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以及厌氧菌等,一般情况都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一般咽痛4~5d后,一侧会出现剧烈疼痛,口张开有困难,局部隆起明显,可初步判定脓肿已经形成,于扁桃体周最隆起处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咽旁间隙感染、咽旁脓肿、喉炎、喉水肿、颈上深淋巴结炎以及颈深部脓肿等。少数还会引发化脓性颈淋巴结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等,甚至还会并发罕见的颈部坏死性筋膜炎、颈部血管破裂出血[6]、纵膈脓肿及脓胸等[7]。
  然而对于扁桃体周脓肿的正确诊断也是非常必要的,有些疾病的症状与其非常相似,还需要仔细辨别。例如,咽旁脓肿的脓肿部位位于一侧颈外下颌部,伴有压痛,病侧扁桃体被压向中线,但扁桃体无病变;第三磨牙冠周炎常发生于下牙槽的内侧,牙冠上覆盖肿胀组织,红肿可延伸至舌腭弓,但扁桃体及悬雍垂一般不会被波及等等。所以,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及时可靠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扁桃体周脓肿的关键[8]。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在脓肿未形成之前,患者应注意多休息,多饮水,进流食,补充营养,选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控制炎症,最好选用广谱抗生素,青霉素是首选,同时给予解热止痛等对症治疗。在脓肿形成之后,再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已经不太显著,在脓肿最隆起处行切开引流,由于引流点在脓腔中上位,引流效果也不太理想,所以采取经多被感染穿透的上隐窝扁桃体被膜探入脓腔,同时用电动吸引器吸净脓液,然后进行0.5%甲硝唑混合液反复冲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效果显著,恢复更快。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d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好转率为3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8%,好转率为42%,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对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了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都比较显著,然而观察组采用甲硝唑冲洗,无不良反应,且能大大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冰国,马昆.扁桃体周脓肿患者脓肿期手术切除扁桃体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33-34.
  [2]  冉向群.经扁桃体上隐窝穿刺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J].中国厂矿医学.2005,18(4):325.
  [3]  舒怀.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39.
  [4]  沈志华,刘绍胜,孙芝珍.25例扁桃体周围脓肿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医学,2008,14(7):116-118.
  [5]  周福琳.穿刺抽脓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35例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6-67.
  [6]  瑞清.董庆汉,陈尧,等.扁桃体周围炎侵蚀颈部血管破裂死亡1例[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3):204.
  [7]  高松,缪增华.扁桃体周脓肿并纵隔脓肿及脓胸1例[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3):148.
  [8]  陈泽字,周传理.扁桃体周围脓肿感染途径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4):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