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妹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报告

时间:2011-06-17 10:46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李先华 王雅兰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患者,女,36岁,因性交后腹痛10h于2009年6月10日入院,平时月经正常,有轻微痛经,孕4产1存1,末次月经2009年6月2日,于6月9日性交后出现剧烈腹痛伴肛门坠胀。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痛苦面容,全下腹腹膜刺激症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子宫前位活动欠佳,正常大小,双附件区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尤以右附件区为甚,穹隆无触痛及结节。辅助检查:(1) 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陶氏腔积液6.8cm×4.3cm;(2)后穹隆穿刺阴性;(3)血常规正常范围。6月1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大量粘稠巧克力样液体约1000ml,右卵巢囊肿破裂,行右卵巢囊肿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右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予以抑那通治疗6个月随访,一年余复诊未复发。
  1.2  病例2:患者,38岁,痛经3年,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及右附件小包块。于2009年10月6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10月1日,孕5产2存2,体检生命体征正常,下腹部耻骨联合上2指处可扪及包块,质硬。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约11cm×10cm×8cm,活动欠佳,触及多个突起,质硬,较大一个为8cm×7cm×6cm,双附件触及不理想,穹隆软无触痛。辅助检查:(1)B超示多发性子宫肌瘤;(2)右附件区可见3cm×2cm大小囊肿;(3)CA125及血常规正常范围。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盆腔广泛粘连致密,子宫多发性浆膜下及肌壁间肌瘤9个,较大一个8cm×7cm×6cm,右卵巢见3cm×2cm大小囊肿,粘连于陶氏腔内,行肌瘤剥除术、右卵巢囊肿切除术。病理报告为:(1)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多发性子宫肌瘤。术后予以复方棉酚片治疗,随诊1年余未复发,痛经明显缓解。
  1.3  病例3:患者,女,46岁,无诱因渐进性加重性痛经9年。于2011年1月12日入院,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1月4日,既往2000年B超发现双子宫,2008年因右卵巢畸胎瘤及右输卵管脓肿行右侧附件切除。孕7产4存4。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单宫颈光滑,左子宫增大,质硬约9cm×8cm×7cm,活动差,右子宫5cm×4cm,质硬,左附件区可扪及4cm×4cm包块,质中等活动差。B超示:(1)双子宫、单宫颈;(2)双子宫腺肌瘤样改变;(3)左附件区囊肿3.9cm×4.3cm×3.8cm;(4)CA125 104.50u/ml。术中见腹腔内广泛粘连,左子宫9cm×8cm×7cm,右子宫4cm×5cm×3cm,切开两子宫均见肌层增厚,质硬,肌壁间见散在紫色结节,左卵巢囊肿4cm×5cm×3cm,呈紫色,内为巧克力样液体。行子宫全切术加左附件切除术。病理报告:双子宫腺肌病,左卵巢巧克力巢肿。术后随访无不适。

  2  讨论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异位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影响发生反复周期性的出血,从而导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最后形成结节和包块,切开可见陈旧性血液如巧克力样,镜检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大小不等,直径可大于10cm以上,其内积液有报告达2800ml,本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不难诊断。其治疗目的是消除病灶,缓解疼痛。治疗方案根据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轻重、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有无并发症全面考虑。
  本文三例报告为姐妹,提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家族史有关。有研究资料表明,姐妹发生这种病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的五倍,堂姐妹、姨姐妹的发病机会也增加50%,由于这种家族史而造成了发病率差异准确反应了这种疾病的遗传倾向,给我们提出思考:(1)其遗传可能来自父系遗传,也可能是母系遗传;(2)子宫内膜异位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随病程而加剧。从遗传角度检测,为高危人群提供预测或诊断疾病依据,从而为高危人群提供治疗建议,通过合理使用口服避孕药、体育锻炼、尽早生育等,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