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QTc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11-04-26 11:42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王淑华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QTc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比较不同BNP浓度CHF患者的QTc和QTd的差异;QTc及QTd与BNP浓度的关系。结果  不同BNP水平QTc及QT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及QTd与BNP浓度均呈直线相关(P<0.05),且QTc与QTd呈直线相关(r=0.450,P<0.01)。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BNP浓度的升高QTc延长和QTd增加。QTc及QTd与BNP浓度呈直线相关,且QTc和QTd呈直线相关。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脑钠肽;QT离散度

  近年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致残率、致死率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约50%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心律失常而不是泵功能的恶化[1]。心电图QTc间期延长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QTc间期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文研究就CHF患者BNP浓度与QTc的关系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排除肝肾功能受损者、电解质紊乱者、束支传导阻滞、瓣膜心脏病及无法测定QTc间期者。80例患者中男性42名,女38名,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2±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测定BNP。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纸速25mm/s。由计算机自动测算QTc间期。QTd的测量是测定每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均值,用最大的QT间期减去最小的QT间期为QTd。采用Bazett公式进行校正,求得QTcd。T波终点的判定参考文献[2]。LVEF测定采用彩色超声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BNP患者QTc间期及QTd的比较  根据BNP水平将患者分为<2000pg/m组,2000~2999pg/ml组,≥3000pg/ml组。其中<2000pg/m组QTc间期(430.7±28.9)ms,QTd(20.7±8.8)ms;2000~2999pg/ml组QTc间期(462.7±26.2)ms,QTd(18.3±8.4)ms;≥3000pg/ml组QTc间期(480.0±52.2)ms,QTd(36.8±10.6)ms。不同BNP水平QTc及QT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大于3000pg/ml组与小于2000pg/ml组相比QTc及QTd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相关性分析  QTc及QTd与BNP浓度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且QTc与QTd呈直线正相关,即QTc越宽,QTd越大( r=0.450,P<0.01) 。

  3  讨论
  检索有关数据库国内外有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c间期的研究较少,有报道QTc间期延长与心肌梗死后CHF患者的6年生存率有关,测定QTc对预测CHF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同时对CHF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预后、心脏猝死等均有预测价值。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HF患者不同BNP浓度QTc及QT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F者QTcd延长是心律失常性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为室壁张力增高、心肌纤维变性和(或)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室区域性复极异常,易产生折返或触发激动,从而引起严重心律失常[3]。本研究中BNP水平<2000pg/m组QTc间期(430.7±28.9)ms,QTd(20.7±8.8)ms;BNP水平2000~2999 pg/ml组QTc间期(462.7±26.2)ms,QTd(18.3±8.4)ms;BNP水平≥3000pg/ml组QTc间期(480.0±52.2)ms,QTd(36.8±10.6)ms,随着BNP浓度的升高QTc也随着升高,并与其呈正比。而QTc的延长对于泵衰竭死亡和猝死是一个强的预测因素,QTc延长的预测价值是独立的。在进展性心衰患者中,QTc延长的预测能力明显依赖伴随心内压力升高,而心内压力升高其标志是血浆BNP升高。故两者联合可能作为CHF患者预后预测的指标。本研究中QTc及QTd与BNP浓度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且QTc与QTd呈直线正相关(r=0.450,P<0.01),可能与心室肌缺血、各种器质性损害以及自主神经不稳定可使动作电位产生不均一性改变,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d增大,而复极的不均一性还与心室肌的三维结构变异有关。还可能与QTd间期测定受诸多因素干扰,T波终末定位困难有关。且QTd间期离散度测定重复性差,本文研究病例较少,临床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BNP浓度的升高QTc也随着升高,并与其呈正比。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提高对CHF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且QTc与QTd呈直线相关,QTc越宽,QTd越大(r=0.450)。
    

  参考文献
  [1] 罗晓颖,戚文航,陆国平,等.QTc间期和血浆脑钠肽水平与中重度心衰预后的关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8):799-801.
  [2] 壬成,谢振武,曹闽京,等.健康国人QT间期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360-362.
  [3] 汤建武,王丹,童元焱.慢性心力衰竭与QT离散度关系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