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观察

时间:2011-04-26 11:12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彭洁

[摘要]  目的  探讨溶血反应对干式多层复合薄膜化学(干化学生化)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70例正常成人血液标本施行模拟溶血,并于溶血前后分别检测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UA(尿酸)、UREA(尿素)、CREA(肌酐)、CH(胆固醇)、TG(甘油三酯)、ALB(白蛋白)、TP(总蛋白)以及GLU(葡萄糖)11项生化项目,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ST、ALT、LDH、CK溶血后较溶血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有着重要的干扰和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关键词]  溶血;干化学生化检验;影响


  干化学是干式多层复合薄膜化学的简称,随着医学化学检验的进步,该分析方法以其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工作编排灵活等优点[1]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但是,血细胞的一些组分会由于溶血而释放入血浆或血清中[2],导致检验结果改变。本研究对70例血样模拟溶血,检验溶血前后9项生化项目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选取体检中心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70份,该人群无肝肾心肺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正在服用药物者,均为空腹抽血,标本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脂血和溶血。抽血工作由操作熟练医师完成。
  1.2  仪器  使用美国强生V2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
  1.3  试剂  由美国强生公司提供,与仪器配套。同一标本确保使用同一批号的试剂。
  1.4  研究方法  将取得的70份血清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UA(尿酸)、UREA(尿素)、CREA(肌酐)、CH(胆固醇)、TG(甘油三酯)、ALB(白蛋白)、TP(总蛋白)以及GLU(葡萄糖)11项生化项目。
模拟临床常见溶血现象,使用竹签轻轻搅拌试管中的血块,以离心后仍然成肉眼可见红色(Hb>5g/L)为发生溶血反应。将此标本在1h内再次进行上述11项生化检测,并与之前结果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0例患者溶血前后生化检测结果见表1。

1  170例患者溶血前后生化检测结果

项目

单位

溶血前

溶血后

变化(%

P

AST

U/L

36.94±22.06

41.57±21.65

12.53

0.05

ALT

U/L

28.78±16.49

33.01±16.93

14.70

0.05

TBIL

µmol/L

22.17±6.43

18.94±2.46

−14.57

0.05

UA

mmol/L

290.27±83.60

294.87±83.69

1.58

0.05

UREA

mmol/L

4.51±0.64

4.38±0.39

−2.88

0.05

CREA

µmol/L

70.03±16.04

63.22±15.89

−9.72

0.05

CH

mmol/L

4.72±0.67

4.27±0.19

−9.53

0.05

TG

mmol/L

1.64±0.07

0.92±0.16

−43.90

0.05

ALB

g/L

41.16±4.01

44.56±3.14

8.26

0.05

TP

g/L

78.57±3.64

84.74±3.07

7.85

0.05

GLU

mmol/L

5.89±2.06

5.01±0.18

−14.92

0.05


  由表1可以看出,11项生化检查中,溶血后AST、ALT、ALB以及TP较溶血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分别升高12.53%、14.70%、8.26%和7.85%;溶血后TBIL、CREA、CH、TG、以及GLU较溶血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分别降低14.57%、9.72%、9.53%、43.90%以及14.92%;UA、UREA溶血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干化学生化检验方法是相对于传统的湿化学方法而言的一种化学检测方法。它将干试剂固定于特定载体上,检验时将液体样品加于其上,以样品中的水作为溶剂,使试剂与样品中的待测成分进行反应,并通过反射光分析仪对其进行测定[3]。
  溶血是一种常见的、可干扰和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因素。临床常见的溶血原因主要是抽血不顺利,另外标本运送过程中震荡剧烈,以及血清分离过程中离心速度过快均可导致溶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的破坏会导致细胞内某些细胞成分释放,这些组分的细胞内浓度如果与血浆不同,其逸出毫无疑问的将会影响血浆中该成分浓度,使测定的结果发生改变[4]。比如AST在人红细胞内的浓度是血清中的38倍,LDH是180倍,溶血后这些物质释放到血清中,必然导致测定结果明显高于真实值,本研究结果与报道[5]吻合。同时溶血后,各细胞成分溶解于血清中,增加了血清体积,血清中GREA以及GLU等物质浓度相对下降,测定结果将低于真实值[6]。而过高的血红蛋白浓度也会干扰分光光度测定中的吸光度。干化学法的原理即是利用分光检测系统在固相载体上检测原本发生在液相反应物中的反应,干化学仪的吸光度被改变,测定结果难免发生改变。
  干化学法虽然有特殊的胶膜附在其干片涂层上,对干扰物可产生选择性吸附和滤过作用[7],但通过以上实验发现溶血对几乎所有的检验结果都会发生影响。溶血可以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两者主要区别是后者血清中Hb、LDA与K+平行增高,而前者仅Hb、LDH升高,K+并不升高[8];二者还可通过间接胆红素、网织红细胞以及珠蛋白测定进一步鉴别。体内溶血可由生物因素(如某些恶性疾病或血液病)、药物毒性反应以及物理因素(如人工心瓣膜)等引起;体外溶血则多由代谢因素(如血细胞脆性增加)、物理因素(如冰冻及机械性破坏)以及化学因素(如表面活性剂)等引起。为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降低溶血的发生,注意做到:保持采血器具(包括针头、注射器、试管)的干净和清洁,由于酒精可致溶血,因而绝对不可用酒精消毒注射器针头;捆扎压脉带不可过紧过久;血液向试管内注入时不可过快,以免产生过多血泡而导致细胞破裂;血液放置时间不可过久,以免其他物质滴入标本;亦不可放置于冰箱冷冻,以免融化后溶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双波长比色、或设置空白样品等方法来克服Hb对吸光度的干扰从而减少溶血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其实,除溶血外临床上还有多种因素可影响化学分析结果。比如药物、饮食以及标本的质量。一些药物,如乙醇、有机磷、水杨酸制剂、异烟肼、奎宁以及氯丙嗪等均可提高丙氨酸氨基转换酶的活性;酚酞类药物可影响血清总蛋白以及一些显色反应试验;另外磺胺类药物、放射造影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异烟肼、奎宁以及一些抗生素等可使尿蛋白产生假阳性。进食也可改变很多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血糖和血脂;高核酸饮食可导致血中尿酸增高;高蛋白饮食导致血中尿素增高;营养不良可降低血中总胆固醇浓度等。而标本的质量对于检验质量也极为重要,如果标本本身即有溶血或其他干扰结果的因素存在,即使使用最好的试剂、最准确的方法以及做最标准的操作,也不可能得到最佳结果。因而,本次研究标本来源选择体检中心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且要求无肝肾心肺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正在服用药物者,均为空腹抽血是为了减少药物和饮食对标本的影响。而所有血液标本均有操作熟练医师抽取,是为了防止在抽血环节即造成溶血,使实验中的模拟溶血和溶血前后对比失去意义。
  总之,临床化学检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溶血对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是确实存在而且十分明显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规范操作,尽量减少由于溶血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谌敦丰.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影响[J].医学影像与检验,2010,23(5):239.
  [2] 王廷刚,纪伟.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81-82.
  [3] 杨丽娟,刘富国.标本溶血对干化学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2,9(1):5-6.
  [4] Guder WG.Hemolysis as an influence and interference factor in clinical chemistry[J].Clin Chen Clin Biochem,2003,24(2):125-126.
  [5] 靳敏.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2,24(9):1363-1364.
  [6] 杜国振.论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健康天地,2010,4(1):130-131.
  [7] 李红星,周镇光,余进胜.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对新生儿胆红素检测的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3):52.
  [8] 谭为,周卫东.标本溶血对干化学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