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在高血脂患者中的变化分析

时间:2011-01-07 11:13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姜小建

[关键词]  血流变;高血脂;血液粘度;动脉硬化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脑栓塞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对60例高血脂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检测,并以60例健康人为人为对照组观察分析,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对照组为查体健康成人60例,男性35例,年龄45~72岁;女性15例,年龄45~68岁,均无心血管疾病史。高血脂组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其中血清胆固醇≥6.4mmol/L 18例,甘油三酯≥1.9mmol/L 26例,二项值均高16例。
  1.2  检测方法  采用R80全自动血流变仪,测定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采用温氏法测定。血沉采用魏氏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采用试管离心法测定。受检者均于晨10~12h空腹静脉采血,肝素抗凝。

  2  结果 
  高血脂组与对照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x±s)见下表。从表1可见检测的7项指标中,有6项指标在男、女性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P值均<0.01),示在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时应男、女分别分组进行。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

对照组

高血脂组

P

男(35例)

女(15例)

男(42例)

女(18例)

高切全血粘度(mpa.s.200s1)

5.74±0.52

4.76±0.51

7.45±5.34

6.84±0.46

<0.01

<0.01

低切全血粘度(mpa.s.3s1)

10.34±1.21

9.82±0.69

14.38±1.72

11.67±2.51

<0.01

<0.01

血浆粘度 (mpas)

1.69±0.07

1.65±0.08

1.96±0.13

1.84±0.11

<0.01

<0.01

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

6.8±0.67

6.5±0.60

8.8±0.56

7.8±0.54

<0.01

<0.01

红细胞压积(%)

0.45±0.03

0.39±0.07

0.52±0.09

0.47±0.03

<0.01

<0.01

血沉(mm/h)

9.32±4.36

19.34±8.24

10.51±4.85

18.91±8.65

>0.05

>0.05

纤维蛋白原(g/L)

3.22±0.42

2.9±0.56

4.64±0.51

4.31±0.38

<0.01

<0.01


  高血脂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80例高血脂组各项指标,除血沉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高血脂患者血液流变性有非常显著的异常变化。

  3  讨论
  血液流变性地微循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测定的80例高血脂患者均呈现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增高,存在着高粘血症。血液粘度增大,血液经微血管时,增加了血液外周阻力,因此不能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从而影响组织气体和物质交换,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并出现临床表现如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
  由于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比积升高,血粘稠度高,血液变慢,红细胞易聚集,且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是网状结构的大分子蛋白质,可影响血浆粘度,从而升高血液粘度[1],本文两组对此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
  80例高血脂患者中,大部分病人同时伴有高血压症状及病史,而高血压和全血粘度之间存在正相关,而且血浆粘度与红细胞压积均升高,红细胞内粘度增高,易引起脑动脉硬化、脑出血等[2]。
  综上所述,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很多,同时血液粘度升高又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以及高血脂尤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以及所有中老年人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同时也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改变血粘度,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病率[3]。


  参考文献
  [1] 寇丽筠.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4-56.
  [2] 董为伟.微循环系统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34-135.
  [3] 方忻,王钟林,宁田海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3(25):16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