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逐层清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

时间:2011-01-07 09:54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黄艳春 张秀军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硝唑逐层清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8年1月400例及2008年2月~2010年1月500例两组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中出现切口感染的32例患者。结果  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术中逐层清洗可显著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甲硝唑;逐层清洗;剖宫产;切口感染

  随着人们对手术认识的提高以及孕足月产妇对产时疼痛的恐惧,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上升。尽管现有手术技术得到进步和提高,但是手术并发症相对较高,尤其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相对更高。手术切口感染占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13%~18%,而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率可高达27%[1]。我院4年来共900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32例,感染率为3.56%。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以及降低医疗费用有重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400例患者,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25.12±5.30)岁。体重55~110kg,平均(65.32±4.75)kg。孕周均为37~40w,均采用腹部横切口,切口感染28例。观察组:选择2008年2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500例患者,年龄最大者40岁,最小者17岁,平均年龄(26.45±3.42)岁。体重54~112kg,平均(66.21±3.56)kg。孕周均为37~40w,均采用腹部横切口,腹部切口感染4例。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及观察组均采用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术前15~30min开始使用抗生素,术中胎盘胎膜完整剥离后,络合碘纱布常规抹洗宫腔,再以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同号线连续缝合浆膜层、生理盐水清洁盆腹腔后再逐层关腹。观察组同样术前15~30min开始使用抗生素,术中胎盘胎膜完整剥离后,络合碘纱布常规抹洗宫腔,然后以甲硝唑液清洗宫腔,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同号线连续缝合浆膜层、生理盐水及甲硝唑依次清洗盆腹腔后连续缝合腹膜及鞘膜后再以甲硝唑液清洗皮下组织、缝合皮肤。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存在着显著差异,见表1。
            
              1  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                           观察组


                 感染率(%)  感染例数  总例数       感染率(%)   感染例数  总例数      


      7       28         400            0.8         4         500

观察组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



  3  讨论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①切口有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③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局部有压痛;④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涉及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⑤临床医生诊断的切口感染;⑥临床诊断基础上伴随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⑦排除切口脂肪液化。
  腹部切口感染不外乎医源性高危因素与病人本身不利因素所致,切口感染原因有:(1)产程长,胎膜早破,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易造成上行感染。(2)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时间长短能明显影响切口感染率,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因排汗而污染切口的机会增加,加之长时间的牵拉,使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组织的损伤,降低组织的抵御力[3]。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术中钳夹、挤压等机械因素易发生脂肪层氧化分解,引起无菌性炎症而液化影响切口愈合。(3)术后咳嗽,切口反应弛张影响愈合。(4)营养状况不佳或贫血,营养差的患者术后因禁食及手术创伤反应使其不能或不愿摄入食物,手术创伤后,体内蛋白分解,营养需要量明显增加,再加上术中、术后出血,使原本营养状况更加恶化,术后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切口感染。(5)肥胖,肥胖患者切口部位脂肪层厚,缝线增多,切口处血管被横断,相对不肥胖者术后血供差,易于发生脂肪液化。肥胖病人,术后需要营养素相对较多,早期肠外营养很难达到机体所需元素,诸多因素使肥胖者术后切口感染几率明显增加。(6)糖尿病,因其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白细胞趋化性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可导致伤口不愈合或感染。(7)手术切口的缝合技巧,在手术过程中,无效腔残留易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合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机会,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症,并增加了缝线感染几率,缝合过密导致局部供应不良,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缝合过稀,止血不彻底,术后伤口渗血,影响愈合。
  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可大致分为3类:(1)手术前措施,围术期使用抗生素使术中有细菌侵入切口部位时,血药浓度已达高峰,能有效杀灭细菌,预防感染。(2)手术中措施,术中逐层清洗能有效清除血凝块、胎脂、胎粪、游离的脂肪颗粒等,术中彻底止血,不留死腔,有效减少术后吸收热,预防切口感染。(3)手术后措施。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甲硝唑逐层清洗属于手术中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因此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剖宫产是一种非自然分娩方式,它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手术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减少手术切口感染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我院目前所采取的围术期用药、术中逐层清洗,对降低剖宫产的感染率有显著意义。虽然手术时间稍有延长,但对手术切口愈合不造成明显影响。我院所采取的这种方法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减少住院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值得推广。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产科质量,鼓励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 孟跃进,耿正惠.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94-395.
  [2] Kim J T,Kim S K.Endoscopically assisted.int'aorally apprcacred corrective rhinoplasty[J].Plast  Reccostr Surg,2001,108(1):206-207.
  [3] 严金燕,贾氢,罗书练等.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3(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