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保留灌肠法改进的疗效观察

时间:2010-11-01 14:27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梁池姜 唐娅 曾小群


  2  结果
  2.1  两组灌肠药物肠道内保留时间  见表2。实验组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两组患者灌肠后第一次排便时间的比较

组别

例数

灌肠后第一次排便时间

2h

26h

6h

实验组

30

4

17

9

对照组

30

8

18

4


  2.2  两组灌肠方法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效果见表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两组灌肠方法疗效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0

8

22

 

100

对照组

30

4

21

5

83



  3  讨论
  本文方法采用的可行性由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与病理基础所决定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较重者可累及降结肠或全结肠,临床表现为连续性、非节段性,炎症常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病变黏膜充血、水肿、变脆、形成浅小不规则溃疡斑点,继而溃疡面增大,沿结肠纵轴发展,融合成广泛、不规则的大溃疡[3]。保留灌肠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灌肠后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选用中药保留灌肠保留时间2h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3~6h疗效为较好,大于6h疗效为最好[4]。
  传统的灌肠方法选用的肛管较粗,质地较硬,易造成直肠弯曲部黏膜损伤。灌注器也无法均匀控制速度,灌肠液对直肠壁的压力刺激不均匀,容易引起排便反射。肛管插入深度10~15cm,药液正好灌在直肠内,当药液还未完全到达结肠内,直肠内压力就达到7.3kPa,引起排便,药液会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而影响疗效。
  改良的保留灌肠方法具有如下优点:①使用一次性输血器灌肠,能在灌入药液前一次性排尽空气,避免空气也进入肠道,引起腹胀不适,能增大药液灌入剂量;②能严格控制注药速度,使肠道内压力均匀缓慢上升,患者在灌注过程中无便意感,使滴入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③用一次性14号吸痰管代替肛管,此管光滑柔软好,富有弹性,有利于减少对直肠壁的机械刺激,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易于接受;④能有效地根据患者的状况差异控制灌入药液剂量。
  灌肠时的注意事项:①操作前应耐心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②要注意中药的煎制方法及灌肠液的剂量,煎制方法正确,能保证药液的有效成分;剂量太大、药量多,不利于保留。③中药煎剂虽经滤过,但静置后也会沉淀,灌肠过程应观察滴速有无变慢,要及时摇匀灌肠液,使药液均匀地作用于病变部位。④选择体位时要考虑患者的耐受力,如合并心脏病、脊髓损伤、体质虚弱、高龄老人等人群不适宜采用膝胸卧位。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0-331.
[2] 赵春玲.改良式清洁灌肠在妇科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3,9(9):727.
[3] 马甲骥.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251.
[4] 尹红,鲁桂鸣,李春香,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9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