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保留灌肠法改进的疗效观察

时间:2010-11-01 14:27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梁池姜 唐娅 曾小群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结果  延长实验组药液在肠道保留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  改良灌肠法优于传统灌肠法。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法;改进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了60例已用电子结肠镜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0~56岁,平均45.75岁,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病程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液准备  两组采用同样中药配方150mL/瓶,温度38~40℃。
  1.2.2  灌肠时间  每天晚上患者临睡前30min,不间断治疗30d为一个疗程。
  1.2.3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灌肠方法,即按照《护理学基础》[1]中保留灌肠方法实施操作。
  1.2.4  实验组  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实施操作:首先嘱咐患者灌肠前排空大小便,然后将床尾抬高15°~20°,患者取左侧卧位,屈曲下肢,臀部抬高10cm,一次性输血器插入配好的灌肠液瓶内,将输血器另一端与14号一次性吸痰管连接,按照静脉输液法排尽空气后关闭调速器,再用石蜡油依次润滑吸痰管前端及肛门,随后将吸痰管轻轻插入肛门(插管深度见表1),松开调速器,调节速度80~100滴/分,灌入药液时操作者用右手固定肛管,左手大拇指按压患者臀部右侧环跳穴部位至溶液灌完为止[2]。滴完后患者所取体位应根据电子结肠镜所提示的病变部位而定,具体情况参见表1。
  1.2.5  疗效判断  治愈:症状消失,结肠检查溃疡愈合,黏膜无充血、水肿,表面光滑,色泽正常,血管走行清晰。好转:症状基本消失,结肠检查溃疡病灶减少或缩小。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肠镜检查病灶无明显改变。

1   肛管插入深度及灌肠后所取体位

病变部位

肛管插入深度cm

灌入药液后取的体位

直肠

乙状结肠

全结肠+直肠

1015

1525

2530

左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

左侧卧位俯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

左侧卧位俯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