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时间:2010-02-09 15:58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柯长山 赵美丽 惠锋

  [摘要]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在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ASA I~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2mg/kg,R组注射瑞芬太尼1~2μg/kg(时间>1min),F组注射芬太尼4μg/kg,两组均注射维库溴胺0.1mg/kg,3min后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的血压和心率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与诱导前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与诱导前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有明显变化,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与F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瑞芬太尼可明显抑制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关键词]  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常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反应,临床工作中为了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方法有很多,本文观察瑞芬太尼诱导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科2008年2月~2009年4月6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I~Ⅱ级;年龄20~60岁,平均(39±8.4)岁;其中,男38例,女22例;手术类型:食道手术6例,胃癌手术8例,胆囊手术17例,鼻及鼻窦手术11例,脊柱手术18例。术前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正常,无心、肺功能异常,无困难气道。
  1.2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组30例和芬太尼组30例,术前诱导前常规静注阿托品,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2.0mg/kg、维库溴胺0.1mg/kg,R组缓慢注射瑞芬太尼1~2μg/kg(时间>1min),2min后行气管插管,由麻醉机控制呼吸,持续泵入丙泊酚10mg/(kg·h)维持麻醉3min(此时间内未进行任何操作)。
  1.3  监测指标  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指脉血氧饱和度,观察麻醉前,诱导后和插管后0、1、3min的心率和血压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类型,年龄及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的合用药物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见表1。两组麻醉前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血压均有下降,组间比较及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心率和血压均比诱导前的心率和血压明显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插管后0、1、3min的心率和血压稳定,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心率和血压较芬太尼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比较

观察指标

组别

n

麻醉前

麻醉后

插管后(min

        0               1             3

HR

(次/min

F

30

82±8.6

86. ±7.9

99.0±7.4##△△

101.0±8.5##△△

99±7.6##△△

R

30

84±8.1

74.0±7.5

76.0±7.4

82.0±7.7

75±7.0

SBP

(mmHg)

F

30

117.0±12.0

109±11.0

126.0±9.0##△△

125. ±8.9##△△

124.0±9.3#△

R

 

116.0±10.

113±9.6

111.0±9.3

113.0±8.6

109.0±8.6

DBP

F

30

77.0±7.1

68.0±7.1

83.0+8.0##△△

87.0±6.8

83.0±6.9#△

R

30

75.0±7.0

71.0±9.0

70±8.1

74.0±7.3

7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