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MD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

时间:2010-02-09 14:56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范歌红 于韬 于波 邱岩 郭万才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188例肝硬化且甲胎蛋白>500ng/ml的患者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MDCT提示的肝硬化基础上的小病变(直径≤3cm)进行穿刺活检确定病变的性质。总结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的MDCT影像学特征,同时亦总结应用MD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的准确度。结果 本组病例,MDCT共检出肝内结节性病变119枚。经穿刺活检,共检出小肝癌78枚。就小肝癌病例而言,动脉期检出率为87.20%(68/78),门脉期检出率为69.23%(54/78),延迟期检出率76.92%(60/78)。在MDCT三期增强扫描中,肝硬化基础上的小肝癌与肝良性病变的强化类型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MDCT三期增强表现诊断肝硬化基础上的小肝癌,准确度为77.31%(92/119)。结论  多层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诊断上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肝癌;肝硬化;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各种慢性肝硬化明显相关[1-2]。鉴于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慢性乙肝患者高达3000万人以上,因此,应用影像学方法尽早、客观地诊断肝硬化基础上的小肝癌,使其能够及早地得到手术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1]。笔者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三期增强扫描对一组肝硬化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探讨其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7月~2009年6月间,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88例,所有患者除确诊为肝硬化外,其甲胎蛋白检测均>500ng/ml且出凝血检查无异常。其中,男109例、女79例,年龄34~81岁,平均59岁。
  1.2  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在扫描前6~8小时,禁食;扫描前半小时口服1%的优维显稀释液500ml充盈胃肠道。患者取仰卧位,采用GE Lightspee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脏下缘。增强扫描时,应用高压注射器自患者的肘静脉以3ml/s的速度注入100ml优维显注射剂,注射造影剂后25s对整个肝区进行动脉期扫描;注射造影剂后55~70s,对整个肝区再次进行门静脉期扫描;注射造影剂后90~120s对整个肝区进行延迟期扫描。扫描参数选择1.25mm/1.375/0.8s,120KV,240~300MA;重建算法采用标准算法。
  1.3  MDCT图像资料收集  所收集的MDCT资料包括:⑴CT平扫图像;⑵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包括矢状位、冠状位MPR。由两名高年资医生共同观察MDCT影像,发现肝内结节性病变并观察其影像学特征,进而对病变的性质进行诊断。
  1.4  病理学诊断  针对MDCT检出的肝内结节性病变,分别采用CT引导下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所有病变的资料,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病理科获得病理学诊断。
  1.5  统计学处理  对照手术病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统计肝硬化基础上的小肝癌与肝良性病变的MDCT强化特征差异,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结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的MDCT影像学特征,同时亦总结应用MD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的准确度。

  2  结果
  2.1  MDCT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的检出情况  本组病例188例,MDCT增强扫描共检出直径<3cm的肝内结节性病变119枚。经穿刺活检,共检出小肝癌78枚。根据病变的强化表现,将其分为均一高密度、边缘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四种类型,MD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的检出情况,见表1。

1  MD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基础上的小肝癌的检出情况

MDCT扫描分期

强化类型

均一高密度

边缘高密度

等密度

低密度

动脉期

63

5

10

0

门静脉期

6

3

24

45

延迟期

0

2

28

58


根据表1,本组病例动脉期检出率为87.20%(68/78),门脉期检出率为69.23%(54/78),延迟期检出率76.92%(60/78)。
  2.2  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小肝癌的MDCT影像学特征  本组病例,检出小肝癌78枚。在MDCT平扫上,小肝癌与其他良性病变未见明显影像学特征差异,均表现为肝内边缘